【出版日期】 2015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纸介版: 7200元 电子版: 7200元 纸介版+电子版: 7500元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 ,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是有严格标准的,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2]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有机农业转变。法国也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 发展计划,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这一时期,全球生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部分 生态农业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 生态农业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生态农业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生态农业基本概述
二、生态农业定义
三、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四、生态农业的生产特征
五、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研究
一、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
二、完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紧要性分析
三、构建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框架
四、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内容
1、产地环境标准
2、生产技术标准
(1)农业投入品标准
(2)设施建设标准
(3)农业信息技术标准
3、产品质量标准
4、包装储运标准
5、综合管理标准
第三节 最近3-5年我国生态农业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风险性
四、行业周期
五、创意经济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六、成熟度分析
1、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2、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第四节 生态农业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行业上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三、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四、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五、产业链延伸发展分析
第二章 生态农业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
第一节 生态农业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
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综述
二、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历程
三、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解析
四、首份现代农业发展指导规划出台产生的影响
五、我国生态农业政策支持力度与欧洲国家比较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
一、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2、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3、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4、恩格尔系数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三、科技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展望
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
一、生态农业产业社会环境
1、人口发展现状
2、中国城镇化建设
3、居民消费观念
4、生态环境分析
二、城镇化进程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关系
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
一、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状况分析
二、科技进步加快为生态农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投入分析
四、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情况
第三章 国际生态农业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全球生态农业总体发展状况
一、全球生态农业发展综述
二、生态农业发展受世界关注
三、世界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二节 全球主要区域市场分析
一、欧美地区
1、欧盟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2、美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3、欧美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二、欧洲
1、德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2、瑞典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3、法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挑战
4、波兰的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5、奥地利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三、亚洲
1、日本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2、韩国生态农业发展及政策分析
